孩子胃寒能不能艾灸? 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胃寒,家長要重視起來,胃寒是指胃受寒邪侵襲,或飲食生冷,導致胃中陽氣虛損,陰寒偏盛的病理變化。胃寒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,可以考慮給孩子艾灸,艾灸對調(diào)理孩子胃寒有一定的作用,不過給孩子艾灸要在專業(yè)人士的指導下進行,準確辯證,給孩子艾灸指定的穴位,可以達到輔助治療孩子胃寒的目的。
胃寒怎么辦?
孩子胃寒怎么艾灸? 孩子胃寒要艾灸哪些穴位? 一般情況下可以考慮艾灸胃俞穴、中腕穴、三陰交、梁門穴、梁丘穴等穴位,這里介紹的穴位與艾灸方法僅供大家參考,雖然大家都是為了給孩子治療胃寒,可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還是各不相同的,艾灸時要根據(jù)孩子的真實情況選擇穴位進行艾灸。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個穴位: 一、胃俞穴 找到第12胸椎,在它的骨性標志直下,旁開1.5寸處,即為胃俞穴。胃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為胃之背俞穴,內(nèi)應(yīng)胃腑,可增強人體后天之本,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故艾灸本穴可增強胃的功能,有和胃健脾,理中降逆之功效。對胃炎,胃潰瘍,胃下垂,胃痙攣,腸炎,反胃吐食,等癥狀有很好的調(diào)理作用。 二、中腕穴 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,從肚臍向上量4寸,即為中脘穴。 艾灸中腕穴可調(diào)理腸胃功能,促進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消化吸收,使人體的氣血充盛,新陳代謝旺盛,常用于調(diào)理脾胃虛弱,食欲不振,腹脘胃寒以及由于脾胃不足導致全身虛弱之癥,也常作為調(diào)治氣血,調(diào)整臟腑功能的主穴。 三、三陰交 正坐屈膝成直角,找到足內(nèi)踝尖,向上取3寸胃X軸,與脛骨內(nèi)側(cè)后緣作為Y軸,兩軸線相交處即為三陰交穴。 三陰交是肝經(jīng),脾經(jīng),腎經(jīng)的交會穴,故可滋陰補腎,健脾養(yǎng)胃,疏肝理氣,調(diào)和氣血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。對腹痛,腸鳴,腹脹,便溏,泄瀉等有良好的調(diào)理作用。 四、梁門穴 梁門穴在上腹部,臍中上4寸,距前正中線2寸。 梁門穴歸足陽明經(jīng),居胃脘部,具有健脾和胃,降逆止嘔,消食化滯,祛濕止瀉之功,協(xié)助旁邊的中脘穴能更好的發(fā)揮對胃的保健治療作用。主治胃痛,嘔吐,不欲食,泄瀉等癥。 五、梁丘穴 屈膝,從膝蓋骨右端,量約3個手指的上方即是梁丘穴。 梁丘穴歸于足陽明胃經(jīng),是足陽明脈氣深聚之處,有理氣和胃,止痛,瀉胃火之功效,艾灸該穴位有助于緩解胃痙攣,胃痛,腹瀉,不欲食等癥狀。 艾灸的方法:可以使用4~6罐艾灸罐或4~6眼艾灸盒,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蓋移動艾灸。肢體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艾灸罐來艾灸。 孩子胃寒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項? 給孩子艾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 一、艾灸后半小時內(nèi)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,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(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),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(nèi)毒素。 二、艾灸要循序漸進,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,先少量、小劑量,如用小艾炷,或灸的時間短一些,壯數(shù)少一些。以后再加大劑量,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。 三、極度疲勞、過饑、過飽、酒醉、大汗淋漓、情緒不穩(wěn)時,某些傳染病、高熱、昏迷、抽風期間,或身體極度衰竭、形瘦骨立時,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。 四、艾灸完,如果出現(xiàn)疲勞乏力精神不濟,屬正?,F(xiàn)象。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,可稍事休息,不必勞累。 孩子胃寒要如何護理? 日常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: 一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胃寒病癥多由飲食不良習慣導致而成,比如吃了過冷或者過熱的食物,引發(fā)了胃部痛疼。尤其在夏季期間,許多人喜歡吃夜宵,過多喝冷飲、吃冷食等,從而刺激胃部,出現(xiàn)了胃寒,因此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。 二、避免熬夜 熬夜不僅會讓胃部不舒服,沒有得到更好的消化吸收,同時降低了自身免疫力,因此盡量避免熬夜,讓胃部正常運轉(zhuǎn)消化,方能改善胃寒。 三、調(diào)節(jié)心態(tài) 心態(tài)沒有調(diào)整好,會出現(xiàn)煩躁不安、食欲不振等情況,所以調(diào)節(jié)心態(tài)重中之重。
孩子胃寒有哪些食療方法? 以下食療方法供大家參考: 一、醋泡姜 生姜辛散溫通,能溫胃散寒。將生姜按照硬幣大小厚度切成幾片,用醋腌泡制三天,可放少量糖調(diào)味,胃寒者可早上食用。但要注意脾胃濕者不要食用。 二、姜糖水 生姜與紅糖性溫,都有溫補的作用。胃寒患者可以飲用姜糖水,驅(qū)寒暖胃。不過紅糖本身也是糖類,因此飲用者要注意糖含量的攝入。 三、山藥茯苓薏仁粉 選用溫性、平性的食材與米粥一同熬制。如藥食同源的山藥,具有健脾、補腎、補精血的作用,特別適合在冬季食用。另外,在制作米粥時,可以添加茯苓、薏仁、干姜等一同熬制。因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濕、溫胃功效,而姜片則可以散寒。 此外,將山藥、薏米、白扁豆和少量茯苓研成粉,每天兩到三勺,對脾胃虛弱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。 四、韭菜紅糖水 胃受寒出現(xiàn)冷痛不適、打嗝,喝杯韭菜紅糖水,能迅速緩解。 做法簡單,將一小把生韭菜洗凈榨汁,取韭菜汁一小杯(約200毫升),加入姜汁適量、紅糖少許,調(diào)勻后服下。如果嫌麻煩也可以直接嚼一片生姜。 胃寒引起的打嗝,遇溫稍減,遇寒尤劇。韭菜有溫補脾胃、止呃逆的功效,尤其適合用于畏寒嘔吐、打嗝。 五、蓮子糯米粥 可用于虛寒所致的慢性胃炎。蓮子、糯米各50克,紅糖1匙,將蓮子開水泡脹,剝皮去心,放入鍋內(nèi)加水煮30分鐘后加糯米煮沸,慢火燉至米爛蓮子酥即可食用。 此方中的蓮子必須去心,因為蓮子心涼性,脾胃虛寒者不可用。糯米不易消化,用量不宜多。 六、花椒葉 花椒可散寒除濕,解郁結(jié),消宿食,通三焦,溫脾胃止泄瀉。實際上,花椒葉與花椒具有相同的性味和相近成分。 花椒葉可涼拌、煮湯、炒菜、油炸、包餃子、調(diào)面糊做餅等,最簡單的吃法當然還要數(shù)涼拌了,在吃之前先焯一下水,去味,然后再加入精鹽、醬油、陳醋、蒜泥、姜末、小蔥、辣椒等各種調(diào)料簡單調(diào)味,拌勻后裝盤即成。 家長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胃寒,就要引起重視了。胃寒是指胃受寒邪侵襲或飲食偏寒,導致胃中楊琪不足,陰寒過盛的病理變化。胃寒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,可以考慮給孩子艾灸。